在全国两会上,有关中高考体育改革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随着推进体教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地方开始讨论、探索“中考体育100分”“体育入高考”的可能性。考试能否成为解决当前体育教育问题的良药?推进体育课改革、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前路在何方?(3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

随着国家对体育提出新的要求,各地中高考体育改革进入探索和尝试阶段,特别是中考体育测试分值逐年提高,有的地方干脆“一步到位”,把体育中考分值提至100分,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变成名副其实的主科。笔者以为,“中考体育100分”显然可以倒逼和引导学校、家长和师生们重视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但重在引导而非分数,千万别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得到巨大改善,但在身高、体重增加的同时,很多孩子却很少参加体育锻炼,他们唯一的“运动”或许就是玩手机、打游戏,肥胖、近视、耐力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孩子们的整体身体素质下滑日益凸显,这种现状与不重视体育锻炼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在完全追求考试分数的应试教育下,目前各地中考体育分值占比较小,测试成绩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一般也差不了多少分,拉不开距离,因而,学校、家长和师生重视体育锻炼的动力就不大。一部分学生仅在中考体育考试前几个月突击锻炼一下,还有少数学生干脆就放弃体育锻炼,反正分差很小,可以在语数外等主科的成绩中“补”回来。如此,体育教育就被边缘化了。

中考体育100分,变成名副其实的主科,就不可同日而语了。试想,中考体育成绩的占比和语数外一样,如果再不重视,就有可能在中考的总成绩中大面积丢分而影响到升学。这将倒逼学校、家长和师生必须重视体育,学校在体育课程的安排上,也会和语数外同等对待。然而,中考体育一旦成为主科,又很容易走进应试教育的老路,比如,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仅仅教授中考体育的应试项目,学生得不到全面的体育锻炼;在中考体育考试前几个月,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强度,为了提高中考体育成绩,不惜伤害学生的身体。这种应对中考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会让不少学生对体育产生厌恶情绪,而被动进行体育应试项目的高强度练习,必然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中考体育100分,千万不能为了分数而教学和锻炼。体育教育重在引导作用,一定要以强身健体为目的,重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其一,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要开足体育课程的时间,不仅教学应试的项目,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其二,注重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和考核,并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错误的训练方法,考前不进行超强度的训练;其三,体育考试不要“一锤定音”,可以尝试分阶段进行测试,让那些投机取巧及平时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学生,无法取得较好的成绩。

总而言之,中考体育100分,不应成为学生应试的负担。期待通过中高考体育改革的探索和尝试,形成重视体育锻炼的良好社会氛围,彻底扭转不重视体育锻炼和教育的现状,让孩子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