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届的体育盛事即株洲市第十三届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由民间体育组织承办公开组比赛项目,成为本届市运会的一大特点。

市运会要动员和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到运动会中来,必须寻求创新和突破,把赛事交给民间体育组织承办就是突破之一,目的就是让市民从“观众”变成“选手”。

本届市运会公开组赛事通过招标,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让27个作为民间体育组织的单项体育协会承办27个项目的赛事,除了轮滑以外,攀岩、瑜伽、门球、高尔夫、体育舞蹈、舞龙舞狮、航空模型等项目,这些项目中不仅有年轻人喜爱的新兴体育项目,也有中老年市民喜爱的传统项目。

“通过政府搭台,民间体育组织唱主角,让各个项目赛事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株洲。” 市文体广新局副局长王建志说,为了能够更加贴近市民需求,一些体育协会对于单项体育赛事的承办降低了市民参与比赛的门槛,使得市运会不仅是少数体育精英拼搏的赛场,也是株洲市民享受体育运动乐趣的舞台。与此同时,这些项目赛事打破了地域限制,设置了邀请赛,让省内外众多好手齐聚一堂,不仅提升了比赛的观赏性和竞技性,也大大提高了株洲市运会的影响力。

“这些由民间体育组织承办的赛事,对于株洲竞技体育而言也是一种补充。”王建志表示,虽然民间体育组织承办的赛事大多为群众性业余赛事,但很多比赛的竞技水平都达到了专业水准,选手水平一点不比专业运动员差,且很多体育项目株洲暂时是没有专业队。这些赛事的举办不仅帮助株洲选拔优秀的体育苗子,还填补了株洲在某些体育项目的空白。

民间体育组织有能力承办大型赛事

株洲市大力推进民间体育协会发展,充分鼓励协会发展会员,办赛事、做活动,由各体育项目协会承办大大小小的的赛事层出不穷,充分锻炼了这些协会的办赛能力。3年前,株洲开始将部分大型体育赛事交给民间体育组织承办,包括2017株洲湘江马拉松赛、2017全球华人羽毛球团体锦标赛、第18届炎黄杯世界华人名人围棋邀请赛等,这些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极大地推动株洲全民健身,还给株洲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民间体育组织已完全具备将单项赛事办出规模、办出影响、办出特色的实力和经验。”王建志说,本届市运会公开组的大部分运动项目交给民间体育组织承办,“这对民间体育组织而言是一种认可”。

交叉旗子分割线,速度与激情

株洲体育赛事的红火也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本届市运会轮滑比赛,前来参赛的500多名轮滑爱好者均是自费报名参与,多以青少年为主。比赛前后,市体育中心附近10多家宾馆的客房被订满,餐饮、旅游、体育装备和体育培训也随着市运会的举办火热了起来。

赛事办得好,关注度就高,也会吸引更多的商家加入进来。王建志说,此次市运会的举办,除了是“全民健身”的体育盛会外,也推广各类体育项目,扩大了体育消费,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实现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相互促进。让更多的人参与运动、喜爱运动,才能充分调动体育消费的巨大潜能。

由“办体育”向“管体育”转变

近年来,市文体广新局一直致力于推动体育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便是推进以体育部门职能转变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这项改革的大方向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实现体育行政部门由“办体育”向“管体育”的转变,也就是要将原来由政府体育部门直接提供的、为社会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逐步推进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推广“全民健身”的重要媒介之一。然而,根据以往的办赛经验,政府唱主角的大型赛事因为人员、经费、专业经验等多方因素制约,难以将效果最大化。

为打破这种困局,近年来,市文体广新局一直在尝试对大型体育赛事进行改革:依托社会力量办赛,引入竞争机制,政府不大包大揽,只要做好行业管理和指导,通过“管办分离”,用市场之手使赛事符合老百姓的需求,贴近大众的口味,让赛事辐射更多的民众。

政府部门要改变以往的赛事举办方式,从过去的闭门办体育,转变为开门办体育。政府部门把部分“办”的职能交给民间体育组织,政府加强指导、评估、监管,实现了服务主体的社会化、多元化。同时,充分发挥了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拓宽了群众体育的参与面,带动株洲旅游、经贸发展,凸显“体育+”的潜力。

加快推进全民健身

如今,人们对体育的关注,不再局限于奥运会、世锦赛等专业赛事,更多人亲身参与到马拉松等社会赛事。群众的参与热、需求高对体育管理提出了更高需求。

要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就要对体育赛事进行改革。改革如何进行?则要看改革的目的——加快推进株洲全民健身,提高市民体质健康。实行实行“管办分离”就是办好全民性赛事的第一步。     

实行体育赛事的“管办分离”,就要重视市场的调节作用,举办精品体育赛事,通过参与和互动,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让锻炼的氛围弥漫整座城市,让体育成为株洲的城市标签,让株洲市民养成每天做运动的习惯。